|
孙靖譞: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
中国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
清华大学 孙靖譞(博士) |
图1 作者在演练《少林大金刚拳》 |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逐步演化形成了不同的门派传承与发展脉络,并不断交融创新,在漫长的传承历史中演绎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武坛盛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武术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古代哲学思想以及中医理论等中华文明之精华,使其技击理论和道德规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与完善。中国武术可以说是集中华文明之大成的民族瑰宝。
但在近现代,随着火器的发展,尤其在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代表的列强入侵开始后,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让国人看到了武术作为战争手段的局限性,火器成为了决定战争和武力冲突的关键因素,发展火器是必然的选择。丧失了战争和武力冲突这一诞生和发展基础,中国武术的地位和形象便显得十分尴尬,以至于一度只出现在与西方人的打擂上,聊以撑一撑国人那早已破败不堪的门面。
新中国建立之后,关于中国武术应该如何发展经历过多次讨论,但由于种种原因,武术无论是在竞技武术还是民间推广方面均进展不利,中国武术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其存续的价值也面临着广泛的质疑。
的确,对于一项在现代已经丧失其诞生基础的文化,其继续存续的意义在哪里?其对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价值在哪里?这是中国武术在现代实在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回答,那它就只能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文化的遗存和文物,保留在“博物馆”中供人瞻仰,已无深入研究的意义和传承与弘扬的价值。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武术爱好者,从小时候因兴趣而阅读相关书籍,到大学后参加武术协会,并在后来有幸师从北派少林拳名师秦庆丰老师学习,可以说对中国武术有了新的了解,也在秦老师的指导下,在练习过程中对中国武术的价值有了初步的体验与感悟。在这里,我就从自己的认识角度,谈一谈学习中国武术,尤其是大学生学习中国武术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所说的中国武术,谨指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术经典,而非竞赛套路或散打等。
1、身体锻炼层面
首先,中国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其健身方面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中国武术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季节、时间的限制,而且对人身体素质的锻炼最为全面,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中国武术能够综合锻炼人体的爆发力、耐力、柔韧性、协调性等。武术中的各种出拳踢腿、起伏跳跃,要在套路练习中迅捷有力地完成,要在招式的实战应用中达到制敌效果,都对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武术的出拳踢腿、俯身转腰,一招一式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迅捷轻盈,对身体柔韧性稳定性、整体性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同时,武术内容和实战组合复杂,手腿并举,腰胯相合,要求手、眼、身、法、步配合灵动,协调统一,并且动作完成要快速准确,动作衔接连贯,对人体各部位协调性的要求非常高。长期进行中国武术的练习,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素质无疑都将得到锻炼和有效提升。
武术综合性的锻炼效果,是绝大多数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例如健身器械的练习往往只注重力量的练习;田径的跳跃、短跑等项目也是主要锻炼爆发力与速度的合成;而长跑等则主要是协调性与体能的训练;球类运动能够较好地兼顾爆发力、耐力、协调性,但对身体的柔韧性及内脏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较少,存在动作丰富性不足,左右肢体锻炼不均衡等问题。
拥有健康的体魄、强健的意志,是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承担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希望在事业上有一番建树的人的必备条件。尤其对于将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中国武术其特殊的传统健身价值,无疑具有十分直接和重要的作用。
中国武术作为一项技击术,虽然已经无法在现代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有的近身防卫的实用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现实价值。中国武术的历史本源就是由实战格斗技术组成的,其技击可谓是武术的核心与根本。秦老师在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在传统武术练习中,一招一式的实战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练习者不但需要记住招式动作,更要知道其实战用法。”
自身以及家人朋友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侵害的关键时刻,武术带给我们的实战技术一定能够在正当防卫的基础上发挥出其防身自卫的重要作用。
|
2、文化修养层面
由于中国武术不仅在身体锻炼层面的价值作用外,其历史悠久并融合了传统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的中华文明瑰宝,也为练习者带来了深厚的文化修养智慧。
中国武术的发展演变史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人文地理差异。以兵器的为例,先秦普遍使用的相对单一的长柄戈,反映了当时以步兵战阵为主要作战方式,两汉朝时长兵的发展以戈矛,作战方式已向步骑兵的转变;而从先秦时期青铜剑向百炼钢刀的转变,则显示了铁骑的广泛运用和锻造技术的改进和在军事、文化上与西北游牧民族的交流。再以武术流派的传播发展路线为例,所谓“东枪西棍”,棍术的起源则应追溯至西北地区长棍短棒的鞭杆等民间武术的发展,而传说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让少林棍法名震天下,少林棍的崛起就是东西地区文化交流的写照;而随部分少林寺僧人南传迁徙所发展起来的以近身短打“硬桥短马”特点的南拳,和与之相对应的动作舒展、凶猛快捷的北派拳法,则充分体现了南北方地理差异对人的身体素质和地方武术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练习者会逐步了解到这些武术发展演变历史,从而有助于提高对中国历史和人文地理的认识和修养。
在中国武术的技击理论中渗透了诸多传统哲学思想,仅从格斗体验中也能充分展现出非常实际具体的传统哲学理念。例如技击方法中其攻防之间的循环相克,腿法克拳法,摔法克腿法,拳法克摔法,与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有其相通性,这一实践过程可以讲是相对的,世间万物间相互关系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最形象的阐释。又如武术动作运用中的快与慢、虚与实刚与柔等对立与统一的转化过程,使其实践能力逐步趋向机制,最终练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从实战的角度逐步体会到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从体验和感悟中,提升其传统哲学修养。
在跟随秦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化修养层面的提升有着切身的体会。秦老师经常就某个技术动作引申介绍内涵的历史、哲学或中医理论背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武术本身的同时,也对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有了更多了解。几年下来,让我感觉收获颇丰。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战略的逐步强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是对每个国人,尤其是未来将要承担国家建设重任的青年大学生们的希望和要求。而中国武术其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人们文化修养层面的思想、学术、研究价值,在传承我国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精神塑造层面
武术作为中国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体育运动对人精神塑造作用的明显价值,也包括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价值。
首先是中国武术对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中国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流派、技法,构成了武术的博大精深,随着武术训练的逐步深入,随着与古人对话,不断的启蒙、认识、悟觉与感动,你会对中国武术中的精妙和其健身与文化价值的深度认识架构与神韵,从感受到热爱,终至锲而不舍,从而在内心建立起对我们民族瑰宝的仰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这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正是在目前各种西方价值观和西式文化的冲击下,国人更应当具备和强化的心理意识。建立了这种民族自豪、自信和自觉,才能更加坚定地为我们祖国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是中国武术对人意志的塑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坚忍的意志是每个希望成功的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国传统武术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对抗性运动,实战格斗是运动的本源与核心,而与球类等对抗性运动不同的是,武术的对抗是直接身体的对抗,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能够具备有较强的抗击打能力的人,其心理素质和意志的过硬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武术的练习过程是长期艰苦的,一方面,要克服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对练功、习拳、实战、养生诸方面的成效需要常年的坚持不懈,需要超越常人,自找苦吃的坚韧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显而易见,武术的练习,就是是对人意志的强化和磨练。
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大学生群体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国武术的流传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在前人基础上、结合不断传承练习、实践、研究总结,不断融合提升创新的历史。而在实战技击中,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各种实战动作的组合应用也时刻体现人的思维与创新,技击实战中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所谓固定章法可循,只有根据战机、灵活有效的运用各种招式才能出奇制胜,而默守成规的人则往往失败。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对技术动作的逐步消化理解,及实战运用中的不断体验总结,都是对练习者创新精神的锻炼和塑造。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对教学和训练方法也提出了实际的要求,要鼓励学生在针对性训练的基础上充分完成自己理解、合理运用实践全过程,才能实现对创新内容的逐步理解、强化和塑造。我很庆幸,在清华大学我遇到了秦庆丰导师。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他能否成功的因素,一个民族的精神则是决定其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品质。坚忍意志和创新精神正是当今时代对成功的人的基本要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医改和创新为核心的现代精神则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当前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的重要时期,我们清华的学子,所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武术的青年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要立志苦练我们的体魄;丰富我们的学识;强健我们的精神。运用中国武术不容忽视的核心价值,加强学习,打好基础,准备迎接未来肩负的国家重任。本着这种为国献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多年来潜心对传统武术深入的学习体验过程,及对武学的不断思考、研究、感悟的同时,也深深的领会到,恩师秦庆丰先生所书:“尚武励志潜心修炼,博学助道慎思苦读”“名拳古韵承师法,武道圣学铸骨风。”的传统文化理念和深刻内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