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形八法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传统武学传世之瑰宝,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五形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至明代与当时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传至明末清初已逐渐形成具有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形八法拳”。因缘际会以家传形式,保留传习在秦氏家族中密不外宣。家师秦庆丰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首次将这一优秀拳法展示于公众,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并一举获得优秀奖金牌。笔者有幸自二零一一年起,追随秦老师学习这一优秀拳法,并于二零一二年正式拜入先生门下,继承弘扬秦门武学。习拳十载有余,略有心得,与诸君分享。
“少林五形八法拳”以“五形”为主体,“八法”为基础,其风格特点讲究: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以实战为本。
一、拳禅一体、性命双修
少林拳学以其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屹立在华夏大地这一历史长河之中,绵延千年。历史的原因,使得军旅武艺和民间拳法与少林佛学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了“武以寺名,寺以武显”的独特文化现象。少林寺,作为中华禅宗祖庭,地处中原地区,又由于其特殊的佛学背景,在古代战乱年代,一些遁世的武将官员能人异士,隐居在此修行,将拳学之法传于寺中僧人,便于其强身健体、活动手足,这恰恰与佛陀教化世人身体是在世修行的基础,没有正身难起正念相契合。因此,行拳打坐逐渐成为了武僧修行的重要手段。“拳学”与“禅法”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拳禅一体、性命双修”的少林拳法特点。
“少林五形八法拳”作为北派少林拳法的重要代表,无论其拳理、功法、技法、战法,乃至于传承过程均体现“拳禅一体”的思想特点。在修习拳法的过程中,以拳开智,以拳悟禅,以禅心练拳法,以禅定的心智临敌,以金刚般的正念,面对生活中的诸遭逆境。逐渐达到“性命双修、外息诸缘、智仁勇戒”的精神境界。
拳法本是博人之术,练之能够健体魄、增胆识、开智慧、防身自卫。“少林五形八法拳”中的“五形”指“龙、虎、豹、蛇、鹤”五种拳法,讲究“龙形练神、虎形练骨、豹形练力、蛇形练力、鹤形练精”,八法指“内功法、外功法、意念法、拳法、腿法、身步法、擒摔法、发声用气法”。通过拳法和内功的长期训练,能够强化人体“神、骨、力、气、精”五大生命要素及肢体、脏腑功能,使人身强体健,手足轻灵。在行拳练功中,达到一种与古人对话的穿越时空之感,用心去体会古人创拳时的心境。如师爷秦铁英先生所讲“习之如从古人同语,意从古人同修,境从古人同行,尊古人临战劲节,兵道术用,解古人理法、速战、力道、搏术、心法而终悟觉其道也”。在拳法渐修中,感知自己的身体,体会气血运行的精微,顿悟古人将“少林大金刚拳”和“五拳”融合为“少林五形八法拳”,其招法之绝妙,组合之精巧。在修习中苦心孤诣,达到拳外无我、心如止水、通达宇宙之心境,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无上境界。
“观壁坐禅”是禅修的重要法门,也是“少林五形八法拳”内功的修习功法。以“盘坐”的形式,通过意守丹田,集中神思,排除杂念,进行调心、调息、调身的练习,逐渐使人体达到“精足,气壮,神旺”的状态,激发潜能,从而提高拳法的功力。在禅修中,与内心对话,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境界,在临战时,能够做到一心不乱,淡定自若。拳法本是杀伐之术,通过佛学经典和清规戒律的研习,祛除戾气,而留金刚威仪,以正念之心,看待周遭境遇。
在追随家师秦庆丰先生,习练”少林五形八法拳”十余年时间和自己践行传承的实践中,对禅宗所讲的“道可顿悟,法须渐修,不立文字,以心传法”略有感悟。有时仅用文字和语言是无法准确的表达拳法的奥义和精妙,亦或是从学者自己接收和理解中存在偏差。老师用心去传授和指导的同时,从学者更须用心去体会感悟。在传拳的过程中,也许老师的一个比喻、一个动作、一次实作,就能够让学生顿悟拳理、拳劲和用法,但功夫作为以身体为载体所呈现,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做到日久功深。这也就是禅学所讲的“道可顿悟,法须渐修”,练拳亦是修禅。
“少林五形八法拳”通过“拳法”与“禅学”的修持,“动”与“静”的结合,在“渐修”和“顿悟”之中,性命双修。培养人高尚的情操和武德,达到“智、仁、勇、戒”拳禅一体的境界。“智”就是通过拳修和禅修的锻炼,在学拳中明拳意、知拳理,启发武者的智慧与灵性。“仁”者,二人也,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拳法的修炼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勇”指临危不惧,见义勇为,在面对民族大义和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如金刚般伏魔卫道。“戒”就是要对自己行为有所约束,要有“武德”,不可好勇斗狠,恃强凌弱。
二、内外合一、功法并重
“少林五形八法拳”拳理讲“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是十分注重“功法合一、内外兼修”的优秀古拳。通过五形气功,并辅以《少林十大功法》的专项训练,使人体内壮、外强,在拳法应用中达到“心、意、气、力”的高度和谐统一。
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也就是说我们在拳法招式套路的学习和演练的同时,必须注重自身功力的提升,用现代训练学语言讲就是提高身体机能和专项素质。”少林五形八法拳”讲的“内外合一”,其中所谓“内”指对气血、经脉、精神意识的修炼而言,“外”指对皮肉、筋骨、劲力的锻炼而言。功法中的“五形内功”、“马步桩功”、“眼功”、“易筋经”、“观壁坐禅功”等主练意、气,属于内功修炼的内养功法;而“排打功”、“掌指功”、“铁臂功”、“腰胯功”、“桩靶功”等则主练筋骨、皮肉和劲力,属于外功修炼的外壮方法。
“少林五形八法拳”中,内功和外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内是外的基础,外是内的表现,内与外均不可偏废,也不能有玄化内功,内功一定比外功重要的错误认识。而是要通过内外功法相结合的锻炼方法,使习武者达到“外有强健筋骨,内有坚实脏腑”的健康状态。
内功法,从动作形态上可分为静功、动功两部分。静功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桩功和禅坐为主,主练意念和呼吸吐纳,通过外静而内动的功法,能够起到固精守神,安养五脏的功效。动功则是利用一些舒缓柔顺的动作,达到舒经理气,气督血驰,祛病强身的效果。特别是“五形内功”,以“龙、虎、豹、蛇、鹤”五套动、静功法“采天地之灵去,吸日月之精华”,分别对应锻炼“心、肝、脾、肺、肾”五脏,从而强化人体“神、骨、气、力、精”五大生命要素,益寿延年。
拳谚讲“快打拳,慢练功”。“少林五形八法拳”拳法体系,通过动、静、快、慢、内、外功法的锻炼,使人体内壮外强,系统性的提升人体各项生理机能,从而最终服务于拳法实战。在实战对敌时,自身的实力又称“功力”,通过具体的技法招式展现,同时拳法要想达到制敌的理想效果,因此,必须有坚实的功力作为基础。也就是“少林五形八法拳”拳理所讲的“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
“内外合一,功法并重”的拳法理念,能够使人体在获得健康的同时,达到“心、意、气、力”高度和谐统一的拳法境界。运用意念、呼吸和劲力的高度配合,激发人体的潜能,所谓“神聚则气聚,气聚则力发”,“意至则气至,气至则力充”,迸发出巨大的拳法威力。
三、神形兼备、拳韵古拙
“少林五形八法拳”以“五形”为主体,即“龙、虎、豹、蛇、鹤”五种各具风格的拳法,将五拳融为一炉,互为精华,神形兼备,拳韵古拙。古人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对宇宙、自然的观察中,汲取万物之灵性及其生存技能融入拳法之中,在单式招法和套路组合演练中“重其意而不仿其形”,讲究“龙形、虎坐、豹威、蛇灵、鹤神”。
“少林五形八法拳”法度严谨,对“手、眼、身、法、步”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拳势工架规整、严谨细腻、开合有序、刚柔并济。五形拳法,分别有不同的手形、手法、身法、步法及招式,充分利用人体手、肘、肩、胯、足、膝等部位于实战。所谓“重其意不仿其形”是指,在拳法中不刻意模仿“龙、虎、豹、蛇、鹤”的外形姿势,而是追求其在自然界搏杀、捕食和生存技能的真实用法之所在。
龙形拳法,取龙腾云潜浪、游龙戏水、拧裹钻翻之势,临敌时如怪蟒缠身,双臂沉实、身法灵动、钻打穿滚,以缠摔靠打为主。故龙形拳法,取一个“形”字,不僵不滞,柔化进势,神龙见首不见尾,上下翻飞变化莫测。
虎形拳法,势大力整,以刚猛整劲见长,身形上要求撑背吊顶、敛臀圆背,手型上多用拳和虎爪,以冲、撞、擂、戳、抓为主,同时又取虎尾搅林之意,以蹬、踹、截、铲、闯等腿法运用于实战。虎形拳法运用中,全赖后腿蹬力和腰胯的后坐之力,丹田鼓荡、上下贯穿一气,如怒虎出林势不可挡,体现万兽之王的威猛与霸气。故取一个“坐”字,突出身法运用和整透劲力的表现。
豹形拳法,刚猛暴烈,出击迅速,常以凌厉的拳法,连击快打,又善于近身搏斗中,以膝肘重创对手。又如金豹“回身取食”,拧腰翻身,横抽竖劈,以险绝的角度攻击对手。故取一个“威”字,体现豹形拳法如豹子般,具有超强的猎捕能力,能适应诸多复杂的生存环境。
蛇形拳法,身法灵动,咝咝贯穿一气,双臂柔化,顺势而进。手法上以蛇形掌戳、扫、挑、砍等技法,攻击对手,见缝插针,出手冷脆刁钻,沉静中透出杀气,常常攻其不备。步法上善用偷步,绕身缠斗,如水中白蛇,曲折回环。故取一个“灵”字,表达蛇形拳法,如灵蛇般随屈就伸,轻灵迅疾。
鹤形拳法,动势舒展,稳实轻柔,御敌时如仙鹤般亭亭玉立,虽外示安逸,却聚精凝神,伺机而动。鹤形手,如鹤之双翼,以柔克刚,攻防兼备,常用刁、拿、格、拍、抽等技法。腿法上,常以足尖弹、戳对手。整体上讲,鹤形拳法,无形无相,却蕴含杀机,如仙鹤般翩翩起舞,神采飞扬,野意恣肆,故取一个“神”字。
“少林五形八法拳”拳法套路,动作古朴凝炼,五形分明,又互取精华。通过拳术“手、眼、身、法、步”等具体技术,以及演练时的组合划分、节奏处理、刚柔变化、劲力运用,体现出北派少林拳独有的神韵。
将踢、打、摔、拿等不同技术动作,单势或几个不同动作划分在一起,从而形成组合。组合划分中无特定的规律,完全根据不同的战机和对招式攻防含义的理解,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律动变化。节奏处理与组合的划分是密不可分的,要做到动静结合,快慢相间,动时如雷霆震怒,静时如巍巍山岳,时而如暴风骤雨,风驰电掣,时而如春风拂柳,水湛波清。在一紧一松,一疾一缓之间,势断意连,丝丝入扣,气势如虹,将观者带入搏杀的险峻,而又酣畅淋漓的气韵之中。
“少林五形八法拳”刚柔相济,劲力雄强,又富有变化。五形拳法,在攻与防、虚与实、圆与直之间,刚柔变化。虎、豹二形以刚劲为主,猛起硬落,善以直线、弧线、螺旋线路以攻为主;龙形刚中寓柔,曲中求直,攻防变化;蛇、鹤二形以柔劲为主,劲路上以弧线和螺旋为主,牵引柔化,防中有攻。“少林五形八法拳”在雄强的气势中,贯穿着整透劲、点寸劲、崩抖劲、合抱劲、螺旋劲、沉坠劲等不同劲力,使得整套拳法,阴阳顿挫,如黄河之水,时而一泻千里,奔腾不息,时而涓涓细流,缓坡慢行,极具东方力学与美学之神韵。
四、实战为本、立足本源
技击乃拳术之根基,“少林五形八法拳”以家传形式传承至今,更是以徒手近身搏斗为本,讲究“招招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举手投足皆以实战为目的。“少林五形八法拳”在实战技击中,体现了少林拳刚猛迅疾的整体风格,又融入了五形拳法的刚柔互应、灵机多变的特色,可谓凶狠强悍。
“少林五形八法拳”战略上采取“主动进攻,后发先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式,破坏对方的攻击与防守的基本姿势和战术动作,即使在对手抢先出手时,仍采取主动迎击的方式。也就是说,“敌进我敌进,敌退我也进”,把对手牢牢控制在有效的攻击范围内。拳术丰富的技法和“快、硬”的风格,是做到主动出击的基础。
战术中,“少林五形八法拳”拳理中讲“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四击齐备,以“踢、打”为主,兼顾“摔、拿”。凌厉的腿法,是“少林五形八法拳”作为北派拳法的显著风格之一,在拳术结构和战术组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腿法特点集中体现在“硬”、“疾”、“变”三个方面,低、中、高腿的交替使用并与各种拳法的协调配合,能全面发挥北派少林拳的威力。摔法和擒拿是紧密围绕打法应用的,“打摔结合,打拿互应”。打中有摔、摔中见打,在以拳腿重击对手时,往往能够破坏对手重心,将对方摔倒,达到连打加摔的目的;在使用摔法中融入打法,能够有效的破坏对方的防御,使得摔法取得更好的效果。打拿互应,互为因果,拿在打前,能够牵引控制对手,使其失势而实施打击;打在拿前,能够使对手瞬间丧失抵抗能力,使擒拿动作更顺利的进行。
“少林五形八法拳”在实战运用中,掌握“逢柔刚进,逢刚柔化,外刚内柔,刚柔相济”的原则,根据对手和战机的不同,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技法和战术,攻防进退。搏斗中,综合运用“踢、打、摔、拿”不同技法及组合,“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在虚实变化之间,使对手措不及防,将战局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控制之下。“少林五形八法拳”拳法套路,多见组合,招法设计精妙,常利用人体本能,得势紧逼,连击快打,采用如暴风骤雨般的攻势,多方位、多手段的攻击对手,直至其丧失战斗能力。
“少林五形八法拳”以实战为本,学拳、练拳乃至于“用拳”,要从“有形”走向“无形”,逐步培养习练者攻防意识和实战能力。所谓“有形”,就是以套路为主的技术组合练习形式,要求习练者,按照“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具体严格规范,将“踢、打、摔、拿”等各单势动作和套路熟练掌握。当“有形”的套路掌握到纯熟阶段,便要过渡到练拳“无形”的阶段,即打破原有程式化的套路,将单势技法根据假想实战进行任意组合的徒手、器械和配合练习。要达到“用拳”的程度,仅仅通过徒手训练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随机性的击打桩靶、沙袋,以及二人配合的单势和散手训练,来培养攻防意识。逐渐到达“练拳有形、用拳无形”, “稳、准、狠”的境界。
总之,习练“少林五形八法拳”是一条充满挑战,而又精彩纷呈和不断自我提升的漫长道路。
“少林五形八法拳”是一部健身的拳、防身的拳、开智的拳、悟道的拳,他古拙凝炼,朴实无华,如古代厮杀战场中走来的勇士,饱经历史风霜的洗礼;又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一步一景,跌宕起伏。在历史的传承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拳学,将中华民族五大生命图腾的精神信仰作为武道之灵魂。“龙”为万物之灵,象征着华夏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虎、豹”则昭示着中华民族对阳刚之气和力量的崇拜,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敬畏;“蛇”作为大地之灵,被华夏民族赋予了孕育生命的寓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与灵性;“鹤”作为吉祥长寿之鸟,象征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浪漫的精神追求。“少林五形八法”拳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是护国保寺的武道拳学,是东方力学与美学的艺术,更是华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