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简介
名家法书

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委员
名誉顾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题字

原全国政协委员 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沈醉先生题字
李路:传统武术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意义

传统武术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意义

                                                                                           李 路
                                                                        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副秘书长
                                                   秦庆丰武术文化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


图1 作者演练《秦门步战刀》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子孙后代的优秀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重要技能。武术源于原始社会的部族战争,发展于冷兵器时代,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入古人的经验与智慧,传至今日武术已经成为一种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她集中国古代哲学、兵学、美学、宗教、中医养生等诸多文化于一身,具有实战防身、养生长寿、陶冶情操、启人心智的作用。武术对人身体、心灵和气质的影响,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侵润与特质。


图2 拜师会上与恩师秦庆丰先生合影
    我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拜师于著名武术家秦庆丰先生门下开始习练武术,深刻感受到武术像一把钥匙,使我们逐步打开了中国传统武学的大门,在古圣先贤的智慧中不断求索。冷兵器时代早已被现代化的科技所取代,武术虽然不再是战争的主要手段,但她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培养心性的诸多文化品质将使其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的参与到武术的习练当中,“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通过武术的锻炼强健体魄,增进涵养,培养心智,并以武术独特的视角接触、探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培养和陶冶自己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从传统武术中脱胎出,并以“高、难、美、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竞技武术,对人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强调动作的难度和展现力,但略显不足的是从主体内容中弱化了武术的攻防含义和文化内涵,所以一般适合专业运动员演练。而传统武术则更强调武术技击的本质与承载的武学文化内涵,动作相对简洁、实用,很适宜在大学生中习练和推广。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认为真正有才干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在具有突出才华的同时必须具有卓越的品德,即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在中国古代儒学教育中就对学生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要求,其中“射(骑射技术)、御(驾驭战车的技术)”都属于武术的范畴。然而在大学阶段,只有认真逐步培养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进行学习和工作,为理想奋斗,为国家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1957年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先生,向学生们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这代表着清华大学的体育精神。但有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明显下降,引领学生体育锻炼的国家锻炼标准,经过了1989年、1990年、2002年和2007年四次修订,每修订一次,标准下降一次。以大学生组男子1000米为例,1989年的合格标准是3分55秒,2007年合格标准是4分33秒,降低了38秒;女子800米则从3分50秒改至4分23秒,降了33秒。即便如此,目前合格率也仅为三成,学生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耐力素质则连续25年下降。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占去了学生大量的锻炼时间,同时学校、家长很少像关心孩子学习一样,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情况,没有正确的树立健康锻炼的概念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重文轻武”的观点仍然存在。去年11月份广州大学生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猝死,还有中学生冬季长跑中猝死等悲剧的产生,再一次引发人们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关注,而更加悲剧的是不少学校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暂停或取消了原有的长跑锻炼,真可谓是因噎废食。
    所以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锻炼观念,做到“武术健身、文武并重”,值得所有大学生深思。从五千年的文化宝库中寻找答案会得知中医对人体健康的一个基本定义是人的各脏腑器官首先要健康,人们锻炼身体必须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否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传统武术在锻炼肢体机能的同时十分注重内脏的调养,“练养结合”是传统武术高明之处,也是武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特点之一。武术讲究“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炼精神气力功”,通过武术特有的锻炼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细细品味武术动作中的攻防含义,感受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刚柔相济、动静相合的古人智慧和哲学思想,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同时在自我训练中又可以通过练功不断激发人体潜能,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对大脑兴奋与抑制作用的修炼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人的思维敏捷、清晰,记忆力增强。大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期,特别是大脑发育趋于完善,所以大学生习练传统武术,不仅简易安全、强健筋骨、开发智力,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防身的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如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武门庭训”中第一句就提到“爱国乃终身立命之本”。同样,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古代不乏像颜真卿、岳飞、俞大猷、辛弃疾、戚继光……这样的民族英雄,华夏民族在五千年历史当中,无数次遭到外夷的侵犯,武术兵学在抵抗外族侵略中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汉武帝时期能够打败匈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当时汉民族已普遍使用了较为先进、最具杀伤力的武器--环首刀,也是后来唐刀和倭刀的祖先。由于汉民族当时掌握了钢铁的百折锻造和淬火技术,使得生产出来的环首刀刀身窄、背厚、锋利无比、不易折断,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主战近身格斗武器保持着华夏文明的繁衍和民族文化的辉煌。至今恩师秦门武学“两功、三法、九兵”中,非常优秀的一门兵器“秦门步战刀”仍然保存着汉环首刀的形制,刀法上讲究双手拧握、劈砍勇猛、刚毅果敢的气势透露出古代战场的惨烈与豪气。戚继光的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力克日寇,其所著的《纪效新书》是他多年军旅生涯的经验总结,记录了戚家军在军队训练和排兵布阵的经验,也对当时的武术拳法和兵器用法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和总结,其中的《拳经捷要篇》对后来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抗日战争中,其中经过武术训练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路军在喜峰口战役中,用大刀片砍的日军闻风丧胆,鼓舞了国人士气,他们用大刀的神勇向日本帝国主义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敌、英勇献身、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中国人的正义豪气。翻阅这些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毋忘国耻,图强以报国”。
    我曾经看到过“日本少林拳法联盟”上千青少年集体演练的视频资料,从这些孩子们的表演可以看得出已经具备很好的身手,更看到一个民族尚武坚韧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女孩子的战斗意识和上千人对打的场面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现在的青少年就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国家的主人,我们的青少年每天都在刻苦的读书,但鲜有惊人的成绩,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换来的只是整个民族的体质在严重下降,精神意志上的萎靡。中日一旦开战,约七十年前“东亚病夫”的一幕是否还要重新上演?因此让武术走进高校,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习练优秀的传统武术和武学文化,培养大学生强健的体质以及战斗意识和爱国精神,是做为世界大国、强国,培养未来综合型人才方面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远没有到达处处和平的所谓“盛世”,潜在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还有很多,要居安思危,虽然传统武术中的拳法兵器已经被现代化的武器所取代,早已退出战争的舞台,但“枪不杀人,人杀人”,武器终究是人来驾驭的。
    孙中山先生是武术的爱好者和提倡者,他于1919年为上海精武体育会题赠匾额“尚武精神”,并担任名誉会长。一个健康民族应该具有“尚武精神”,具有尚武精神的民族必定是具有活力充满朝气的民族。历史上每一次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刻,都伴有浓烈的尚武民风,这种尚武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意志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驱动力之一。武术的灵魂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匡扶正义、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武术是意志与体能的训练,需要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在“与古人对话”的同时又可以体验感受古人的智慧,通过练功习武的锻炼,在尚武精神的感悟下,有助于我们对民族团结,民族素养提升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大学生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自信。
    时不我待,当今的世界飞速发展,武术的传承和推动也需要具有时代精神。大学生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在习练传统武术时可以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去学习去认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赋予武术新的理念。武术需要亲身的体验,才能够感受他的实际作用和魅力,武术需要老师的口传身授,才有可能将武术的内涵与本质通过我们传承下去。武术是“活着的文物”,他以人们的习练为载体而存在,只有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才能不至于逐渐消亡,因此武术是文化的传承。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不仅可以起到强健体魄、增长学识、实战防身的作用,而且可以从中有效培养爱国意识、民族精神,这对于未来迈入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和事业,都将产生有益、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大学内开展形式多样、身心双修的武术活动,可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李路,北京人,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副秘书长,秦庆丰武术文化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2012年,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某半导体设计公司。在校期间为清华大学武术队队员,校武术协会少林拳负责人。2011年3月开始追随著名武术家秦庆丰老师学习传统武术,并于2012年5月拜于秦老师门下,系统学习秦门“两功、三法、九兵”等功法、拳术、器械。

Copyright©2008 秦庆丰武术文化研究院
网址:www.kungfu-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