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是微观的无限放大,中华武术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中华武术门派众多,内涵丰富,“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尽其法。”在浩瀚无垠的武学万花丛中,浓缩了上至秦汉时期的古老养生功法与刀兵利刃,与近至明清时期的北派少林内功拳棒之术合一的秦门武学, 以其悠远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鲜明独特的拳法兵械实战风格及“两功”“三法”“九兵”完整系统的体系留存熠熠生辉,夺人耳目,摄人心魄,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少林五形八法拳自1982年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公开面世以来,发展至今早已成为实至名归具有绝对实力的北派少林古拳。经随恩师秦先生求教苦习数年后,亲身体验感悟此拳确为中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一朵惊绝的奇葩。
一、少林五形八法拳属中华武术主干拳种
笔者认为,着重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形态加以认真考察并总结提炼,侧重对武术的主干型拳种与分支型拳种加以区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武术发展形态(包括套路、兵器、养生等内容的专题研究)的综合比较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合来看,能够列为中华武术主干拳种的,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武术实践与理论历经较长时期的传承习练,功法、用法、理法深度融合,可以自成体系,内容充实,特点突出,中正完整,法度严谨,整体风格古朴端庄自然;2.武术理论详实、准确,历史传承清晰,技击含量具有较高水平,并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主干深度融合;3.符合武术运动规律,注重实战用法以及包括养生有效功法在内的各拳种,其拳系内容有利于掌握攻防技能,有利于人体健康,立意身心双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做好上述基础性的研究工作有利于逐步深入理清中华武术干支流派的发展脉络,从而对构建武术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成熟于明末的少林五形八法拳术与兵器可谓“集古天成,武风横溢,内示精气,自成气象。”其功法、拳法、用法由简至繁次第科学,拳、棍、棒战术结构严谨,讲究“拳禅一体,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功法相济”,发展至今已形成高度成熟、实用、科学并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武学体系。少林五形八法拳经历代传承人艰辛的心血融合淬炼,完全可称为北派少林拳中之武学经典,拳中之宝,禅武之秘。从历史及学术角度讲,属中华武术之主干拳种,同其他优秀拳种一样,是中华武术发展至极高阶段之精粹,无愧沈醉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嵩山少林武僧团最高顾问)为北京少林五形八法拳研究会所提“中国正宗少林拳法”。
二、秦门武学体系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的伟大民族。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在主流上一直是刚健活泼向上的,有着深厚的尚武传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蕴。千百年来,崇尚英雄、匡扶正义、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文化心理传统与鲜明的民族性格,在守护、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文脉与中华民族血脉方面功不可没。在当前和今后,尚武精神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迫切需要通过推动繁荣发展武术事业,尤其是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开展中华武术中独具特色的实战意识及对抗训练,继承、唤醒、培育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斗争精神,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华武术始终强调和注重强国强种、保家卫国,爱国主义精神已经生长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精神特质。秦门武学传承日久,家学传承中同时彰显出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也集中体现在《武门庭训》之中。其首句即强调“爱国乃终生立命之本”、“勿忘国耻图强以报国”,“弘扬中华文化之博学,潜心民族文武之精微”,“承继师徒亲和之遗风”,“忠孝智勇厚德以载物”。这些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强调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以少林五形八法拳为集中代表的秦门武学体系丰富多元的技术形式,尤其是功法、套路、兵械、实战对抗等内容所体现出得中华文化独特、鲜明的胆识与血性,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精神教育与德育功能。在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在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强调指出的推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部署中,少林五形八法拳专业委员会如何加强对秦门武学体系的研究、传播和推广,对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习练、传播秦门武学体系,将有助于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强健体魄,培育尚武报国的精神,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助于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